-編者按-
恰逢廣東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召開之際,一篇題為《感恩奮進這五年|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廣東樣板”》登上南方網評。作者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首創‘物業城市’社會治理新模式,推動社會治理由‘政府全包’向政府、企業、社會三駕馬車‘共建共治共享’模式轉變”列入南粵大地市域社會治理“好點子”之一。
這并不是橫琴“物業城市”落地四年來首次“出圈”。自2018年5月24日,大橫琴集團與萬物云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攜手打造全國首個“物業城市”治理模式以來,橫琴“物業城市”模式已走過了4個年頭。從獲評“粵治-治理現代化”廣東優秀案例、全國市域社會治理創新優秀案例,到入選“中國城市治理創新案例獎”,再到寫入全國兩會提案,橫琴“物業城市”不僅為推動城市管理精細化、社會治理現代化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案例,也為生活在橫琴和關心合作區發展的“他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感受和觸動。
一座服務于人民的城市,必須以“海納百川”的襟懷傾聽人民的聲音,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4年間,在這些實踐背后有著許多見證人,讓我們通過“他/她們的聲音”,以另一種視角看見橫琴“物業城市”模式為這座城帶來的點滴變化,感受點點綻放的“微幸福”。
?
01
更宜居:生活環境干凈又漂亮
“在‘物業城市’模式的管理下,我們很愿意回來,看到環境特別干凈,我們由衷的愛上了這座城。”
——石山村澳門居民管女士
隨著“物業城市+村居”的新型社區治理模式在橫琴村居推行,村居微改造、村規民約、社區活動等各項治理措施和便民服務相繼落地,為琴澳兩地居民營造了一幅“幸福村居”、“美麗鄉村”的新畫卷。
大橫琴城資立足村居自然肌理和生態稟賦進行差異化特色景觀及空間功能的改造升級,全面煥新村居居住環境。聯動政府、村委會等多方力量開展全方位專項整治與督查工作,清除亂堆亂放雜物、拆除違建、修繕公共設施、清理衛生死角等,有效解決村內多個歷史遺留問題,扮靚橫琴村居“面子”。
▲村居工作人員修繕公共設施
“生活環境變得又漂亮又好,個人素質也很高了,在這邊生活也安居樂業,好多游客來到我們這里都有好評。”
——深井村居民詹先生
村居治理要夯實“面子”基礎,更要主動貼近群眾在“里子”上下功夫。親子互動、健身操活動、村居鄰里節、為長者入戶送溫暖、理發、量血壓、磨刀、修理家電等便民服務進村……
大橫琴城資在橫琴村居相繼開展系列活動,不斷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積極推進“村委會+物業團隊+居民自治”的多方聯動機制,形成一套規范村居治理的制度,對居民的“急、難、愁、盼”進行精準優化與提升,近年來收獲三十多面錦旗、十幾封感謝信。
02
更宜游:一步一景一特色
“和澳門相比,橫琴戶外休閑度假的場所更多,也很有特色。以后一定還會帶家里人來花海長廊野餐露營。”
——澳門游客梁女士
▲橫琴花海長廊百花齊放,吸引眾多游客前來露營野餐
“珠海橫琴連坑渠蓋(井蓋)都不放過,也要美化。”
——香港某知名導演
“物業城市”模式通過網格化、機械化、智慧化的管養手段和模式,聚焦市容市貌“微升級”,讓“繡花式”的精細化城市治理逐步成為現實。
如今,行走在橫琴天沐河碧道,微風拂面,景色怡人;在橙子開心農場,29000平方米的向日葵花海驚艷綻放,用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迎接著八方來客;步入橫琴花海長廊,勒杜鵑、醉蝶花、格?;?、馬鞭草、木春菊等多種時花昂首怒放,前來露營野餐、踏青賞花的游客不計其數。隨著橫琴國際休閑旅游島的新名片不斷打響,優美的生態環境、舒適宜人的綠色生活空間正在為游客帶來游玩新體驗。
▲橙子開心農場29000平方米向日葵花海盛放
03
更宜業:有溫度也有尊嚴
“不怕風吹日曬,有水有電、配套齊全、客源穩定,我們工作起來舒心,顧客也買得放心。附近的人都知道買菜、買日用品就來‘物業集市’。”
——物業集市攤主于先生
▲工作人員巡查、了解集市運營情況
“物業城市”模式下精細化、人性化的城市服務正在不斷“開枝散葉”。占地約11000平方米,共提供30個商鋪、48個島臺、49個攤位和200個停車位的“物業集市”,整合了流動攤販疏導、智慧農貿市場、配套停車服務等多種便民利民功能,有效幫助周邊居民及上班族解決“買菜難”、“停車難”的問題。
“過去有問題總投訴無門,現在不一樣了,我們能到橙子調解工作室咨詢,維權更方便。”
——橫琴工人陳先生
▲橙子調解工作室調解員開展調解工作
為發展獨具橫琴特色的“楓橋經驗”,大橫琴城資公司以橙子調解工作室為依托,將調解工作與司法所、人民法院、派出所有機結合,搭建以“人民調解、訴前聯調、公調結合”為核心的多元化糾紛矛盾解決機制,打通人民調解和司法確認之間的便捷通道,不斷提高多元解紛能力和訴源治理能力,助力夯實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基層社會治理根基,在橫琴工人中有著極好的口碑。
04
更多元:多元主體共筑城市治理“新生態圈”
“真正變成了從原先的政府一元管理,現在變成了多元治理。從原先最初的一家負責變成現在的共建共治共享。”
——廣東省政府橫琴辦政法工作處
籌備組組長趙振武
在“物業城市”模式下,橫琴大刀闊斧進行了一系列管理方式創新——給城市打造 “聰明大腦”,讓城市運轉更高效;激活每一個社會細胞,讓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疏通每一處經絡,讓群眾矛盾在基層解決;采取“線下綜治協管執法+線上大數據平臺、物業城市APP”相結合的方式,著力構建城市治理工作的閉環,形成政府、城市總運營商、服務提供商、普通商戶、社會組織、市民多元主體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生態圈”。
05
更融合:琴澳攜手推動治理模式再創新
“澳門與橫琴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如何促進琴澳一體化建設,是一個新課題。希望我的加入能起到‘橋梁’的作用,幫助大家從城市規劃的角度更深刻地了解澳門的地理、歷史,也希望大家能多到澳門、橫琴走走,更好地了解城市,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會長崔世平
▲大橫琴城資公司總經理李志強(右)向澳區全國人大代表、澳門立法會議員、澳門城市規劃學會會長崔世平(左)頒發聘書
隨著合作區建設揚帆起航,“物業城市”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與意義。
大橫琴城資與橫琴創新發展研究院共同成立“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城市治理創新實踐中心”,并聘任澳門城市規劃專家崔世平為專業顧問,凝聚琴澳城市治理新合力,進一步推動“物業城市”治理模式的創新與完善。實踐中心成立以來,圍繞城市治理模式創新、公共服務高效供給、琴澳民生深度融合等重要議題展開研究,研究成果得到各級領導的高度認可和重要批示,并轉化成為具體的政策措施,持續推動“物業城市”治理模式向縱深發展。
06
更人文:“企業+社團”豐富服務形式
“大橫琴城資作為‘物業城市’平臺企業,對于琴澳居民的了解比較深入,策劃舉辦了很多特色主題項目,雙方合作可以在民生領域更好地服務居民。”
——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
橫琴綜合服務中心副主任禤紹生
▲慶回歸,琴澳居民共繪美“井”
“物業城市”集合了政府強大的資源調度能力與城市服務商在市場中長年積累的對居民多樣化需求的精準理解兩大要素,不斷貼合澳門居民的生活習慣、民俗文化,提供更加精細化、專業化、人性化的服務。
2021年12月,在澳門回歸祖國22周年之際,由大橫琴城資與澳門街坊總會聯合主辦的井蓋繪畫活動吸引了30組琴澳家庭齊聚橫琴花海長廊,通過共繪井蓋的方式,向澳門送上一份別具意義的“回歸禮物”。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廣東辦事處認為“物業城市”的整合平臺和社會資源非常豐富,在促進琴澳民生深度融合、構筑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治理“新生態圈”方面大有可為。
07
更綠色:低碳管理延伸“物業城市”內涵
“我們學會與大橫琴城資一起建立了良食教育實踐基地,希望能向更多琴澳居民傳遞綠色低碳的環保理念,逐漸提升大家對于綠色低碳城市的了解和認識,共促減碳、融入國家永續發展大局。”
——澳門食物及環境健康學會會長柯學明
從“精細化治理”到“綠色發展”,大橫琴城資持續豐富“物業城市”公共服務內涵,以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為切入點,持續探索城市“零廢”“減碳”全鏈條管理模式,助力合作區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增加17%。
2022年4月30日,近30名澳門環境科學專家、學者、促進可持續發展倡議者和社團代表走進合作區實地打卡,聚焦綠色低碳城市建設進行參訪交流,凝聚琴澳“綠色智慧”,探索推進合作區“生態島”綠色發展新模式。
08
更科技:“一屏觀全城”助力智慧化運營
“物業城市邁向智慧化。該中心(大橫琴城資城市智慧運營中心)利用全息態勢和大資料技術,將橫琴島實體空間映射到虛擬空間,實現一屏觀全城,讓業務運營可視、可控、可管。”
—— 澳門《市民日報》報道
▲全力推進城市智慧運營中心建設和應用
為高效統籌橫琴106平方公里各類紛繁復雜的城市部件,大橫琴城資自主研發推出城市智慧運營中心,目前已搭建市政養護、綜合管廊、物業資產、網格服務、應急調度等多板塊智能化管理子系統,整合了25項業務和82個網格,可對各類城市部件實現7*24小時實時跟蹤、可視化呈現、即時報警、智能派單等功能,通過在感知端、調度端、分析端分別打造城市的“眼、手、腦”,推動城市管理向智慧化、精細化邁進。
4周年之際,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地區多家媒體紛紛聚焦報道橫琴“物業城市”所取得的創新成果。
▲十余家澳門中文媒體參訪大橫琴城資物業城市展廳
從創新城市管理模式到提升城市服務品質,再到與澳門社會組織開展全方位合作,助力打造“琴澳居民社區共融新窗口”,橫琴“物業城市”正在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為琴澳居民輸送“陽光雨露”。
站在4周年的節點上,大橫琴城資作為“物業城市”平臺企業,將進一步夯實合作區城市建設與服務基礎,為推動全國市域社會治理、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持續輸出可復制、可推廣的“橫琴經驗”。
與你一起,聆聽城市的聲音
-END-
轉載請注明來自珠海大橫琴城資公司。